今天是 2024年4月19日 晚上 7:25:04 星期五
黑龙江日报专版报道——黑龙江省科学院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精尖成果促产业振兴
2023-01-12 00:03:39


第四版.jpg

——是一张亮眼的“成绩单”:

全年获批项目230项,其中,有关东北虎生境研究、道地药材加工技术优化和寒区农业废弃物资源回收利用等方面的14项研究获得国家级项目立项支持;获批省部级项目81项,其中,我省“揭榜挂帅”重大科技攻关项目6项;

全年转化成果80项,签署技术合同642项,合同签约额达到3.8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4个胶粘剂产品在中航通飞华南飞机制造中取得应用,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收入2.5亿元;

研发的数字技术、生物技术等成果服务企业1000余家,建立创新平台7个;获省第一届发明专利奖银奖2项,获授权专利95项;

省原子能研究院获批“全国核科普教育基地”,省科学院大庆分院获批省级“生物资源高值利用科普示范基地”,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获“黑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22年,省科学院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建设“六个龙江”、推进“八个振兴”,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科技赋能产业发展,为创新龙江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点赞2022 科技创新发展

交出亮眼成绩单

优秀成果多点开花

科技赋能龙江产业发展

服务新材料产业,省科学院石油化学研究院研究的结构胶粘剂在民用飞机、高铁、汽车等行业应用,实现年销售收入3000余万元。省科学院高技术研究院与省交投集团共同组建“黑龙江省石墨创新中心”,着力解决石墨产业发展“卡脖子”难题,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服务生物经济,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与哈尔滨星云基因有限公司围绕BT+IT(生物经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联合成立生物信息与健康产业技术研究院,推进“一院、一库、三模型”科技合作,成果转化合同达1000万元。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助力小浆果产业发展,研发了笃斯越桔人工抚育技术体系,示范推广面积2100公顷,带动林区增收2.1亿元。

服务数字经济,省科学院智能制造研究所与广联航空、哈轴公司、中国一重、哈电集团、建投集团等企业形成紧密联合体,为三一重工、哈飞、哈尔滨电碳厂等多家企业提供智能制造领域技术指导,共服务企业100余家,解决技术需求200余项。

服务双碳产业,省能源环境研究院围绕交投集团在硅藻土、石墨尾矿、煤矸石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的技术需求,提供咨询报告。围绕鹤伊高速服务区传统能源改造及碳资产管理等技术需求,开展技术合作。

服务北药产业,省科学院大庆分院联合企业重点开展道地药材产地加工关键技术升级与优化,促进我省北药产业的提质增效。

服务航天产业,省原子能研究院通过电子加速器和空间辐射环境地面模拟实验,为神舟十五号的太阳能电池阵组建单元和连接线提供地面模拟验证实验,保障飞船在空间辐射环境可靠运行。

开创新模式新渠道

搭建成果转化多维平台

对接企业需求,精准投放技术成果。省科学院与厦门市哈尔滨商会联合举行“科技招商推介会”,在现代农业、功能食品、生物质能源、航空航天、精密制造、生态保护等领域开展战略合作。与宁夏黑龙江商会开展科技招商座谈,在医疗大健康、中草药种植养殖、生物制药、数字化车间改造等领域达成合作共识。与伊春建龙西林钢铁有限公司共建冶金智能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升钢铁产业智能化数字化创新能力。牵头省生物天然气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省碳中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创新联合体,加深并拓宽与交投集团、博能环保、上海济兴等省内外企业的合作,助力我省乡村振兴、生物经济发展及“双碳”目标的快速实现。与省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和哈尔滨市技术市场服务中心联合成立的“哈尔滨新区智慧科谷技术合同工作站”,为30多家规上企业和研发开发机构等企事业单位进行“一站式”技术交易服务,受理合同698项,认定技术合同520项,技术合同成交额40.52亿元。

依托中科院,提升成果转化质量。与中科院长春分院、绥化市开展“两院一地”战略合作,在合成生物学、智库建设、生物、数字和能源领域提供技术开发、技术转让等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针对重点产业领域“卡脖子”技术难题,开展联合攻关,辐射带动绥化市相关产业集群协同和高质量发展。向上对接中科院,向内联合哈尔滨工程大学成立联合研发实验室,在类脑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离散制造柔性化生产关键技术等领域进行项目储备。与中科院共建全国科学院联盟青年科学家协同创新小组,在新材料、智能制造领域完成专项项目6项,共同服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

联合地市科研机构,交互式转化成果。与牡丹江、齐齐哈尔、黑河、大兴安岭等地开展战略合作,通过建立工作站、共建产业研究院和技术研发中心、共同申报项目等方式开展联合创新,共同扶持黑木耳产业、马铃薯产业、生态产业、汉麻产业发展。受省卫健委委托,与哈工程、省第二医院、哈医大等共建首个“黑龙江省电离辐射工程防护技术指导中心”。与省社科联跨界融合,首次获得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4项,实现社会科学学术团体与综合性自然科学研究机构的协同创新。

发挥科技智库作用

辅助科学决策和地方发展

为省委省政府建言献策。聚焦国家和省域重大科技决策,立足热点、难点、重点科研领域开展靶向性、时效性科技战略情报研究,全年形成高水平智库咨询报告8篇。《我国微生物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建议》等被采用上报中央;受省发改委委托,牵头组织编制《黑龙江省“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关于加大生物技术投入 促进龙江生物产业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关于树立“大食物”观促进我省微生物食物发展的创新思考》获省领导批示;3篇规划建议分别被绥化、尚志、鸡西政府采纳。

加强对外合作服务地方发展。巩固省科学院对外合作优势,为政府、企业对外合作搭建桥梁。做好国内合作增量工作,与中科院,地方科研院所、高校在共建工作站、科技人员交流、项目合作与申报、平台搭建、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合作,促进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举办黑龙江2022年生物经济科技创新发展论坛、2022年汉麻产业国际会议和《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COP14)“寒地湿地生态系统功能保护与修复国际研讨会”等,积极扩大朋友圈。与牡丹江市政府、绥化市政府、省社科联、大兴安岭行署等签署合作协议,为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地市作数字经济相关专题报告近10场。

建强团队夯实平台

不断激活发展内生动力

加强团队建设,提升人才层次。全院各层级对照《新时代龙江人才振兴60条》,制定《黑龙江省科学院人才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多种方式,全年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7人。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共建智慧低碳能源“头雁”团队工作站,首次引入哈工大空天动力与能源、人工智能与物联系统两个省级“头雁”创新研发团队落户省科学院。向10余个厅局推荐专家30余人,派出省科技特派员共13名。1人荣获第十五届黑龙江省青年科技奖,1人成为2022“最美科技工作者”黑龙江省候选人。

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夯实科研平台。全年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3个,多措并举推进重点实验室的创新能力提升。推进设备协同共享,提高科研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和作用。

启航2023 强化战略布局

实现定点突破

2023年,省科学院将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工作部署和龙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人才引领驱动,集聚重要创新力量,打通成果转化路径,服务产业发展,激发创新活力,努力实现“两布局,三突破,三优化,两提升,一引领”,为加快推动振兴发展和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更加强劲的科技支撑。

加强战略布局,集聚重要创新力量提升整体效能。在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科技专项上持续布局,瞄准国家、省域战略需求,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在数字经济、生物经济、绿色低碳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科技助推“换道超车”。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布局,新建、调整、升级一批条件平台,逐步形成横向覆盖、纵向贯穿科技创新、产业化研发与试验示范、成果转化和高效管理服务的支撑体系。逐步建成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省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国际国内联合实验室等构成的创新平台体系。

打通关键路径,在成果转化落地上实现定点突破。在转化机制上寻求新突破。建成省科学院科技孵化中心,集聚各方资源,打通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科技成果交易渠道,把更多创新成果就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出台《省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方案》,以成果转化促招商强产业。建立需求导向型科技创新模式,加快实现科技创新链与金融资本链有机结合。在协同创新上寻求新突破。与省政府职能部门和地方政府深度合作,实现智库力量与行政推动有机融合。加强与中科院、科研院所、高校协同创新,围绕我省“卡脖子”共性核心技术难题,开展联合攻关。同时,立足发展需求蓄力拓展对外合作朋友圈。

瞄准产业需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强化科技推动力。优化科技扶持产业模式。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产业数字化,以数字赋能装备制造、石油化工、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加快推进生物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应用,加强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组织工程、干细胞等领域前瞻布局。推进BT+IT融合发展,打造引领发展的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面向农业现代化建设,在国家粮食安全、种业振兴、农产品精深加工等方面,提升“压舱石”科技含量。面向生态产业建设,在环境污染防治、碳达峰碳中和、绿色生态等领域不断提高科技贡献率。优化特色智库建设资源。依托与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的全方位合作,围绕我省战略需求开展决策咨询服务,提高科技情报服务和支撑产业创新发展水平。

一体化培养,让人才团队和干部队伍得到持续提升。充分利用相关人才政策,创新引才路径。推进落实《新时代龙江人才振兴60条》,对技术专家、拔尖人才、青年技术骨干、后备人才等实施一体化培养。加强育才聚才平台建设,用科技事业为龙江引进一批人才、培养一批人才、留住一批人才。同时,建立健全干部发现储备、培养锻炼、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全链条机制,加强科技创新管理型人才储备。建立院岗位分类管理考核评价体系,形成“庸者下能者上”的常态化机制。

省科学院将戮力同心、勇毅前行,以源源不断的高新技术成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龙江新篇章提供更加坚强的科技支撑。

记者手记

让创新引擎动力更强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省科学院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向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要发展,开辟新赛道、打造新动能、构筑新优势,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他们全年获批科技项目230项;转化科技成果,他们签署技术合同642项;赋能龙江产业发展,他们服务企业1000余家……

省科学院紧贴新动能成长需要,做创新“乘法”,让多重创新元素相互激荡,让多领域长项彼此助力。坚持“无中生有、有中生新、新中生优”,探索建立创新供给与需求深度衔接的成果转化机制,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资金链融合发展,着力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让创新引擎释放更加强劲的动力,推动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振兴发展的“最大增量”。